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

监护人法定代理人区别

发布时间:2023-08-24 11:08:54 来源:法务网
一、

监护人法定代理人区别

监护人法定代理人区别如下:

1.设定两者的目的不同。

法律设定监护人的目的是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解决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民事行为能力方面的障碍,从而使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得到实现。而法律设定法定代理人的目的则在于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行为和诉讼行为,使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通过法定代理人的代理,能积极参加民事活动和诉讼活动,满足自己的利益。


(相关资料图)

2.责任不同。

法定代理人是法律赋予监护人一种法定的身份,以便监护人更好地履行监护人的职责。因此,当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给他人造成损害时,法律规定监护人承担责任的根据在于监护人的过错责任,即监护人没有尽到管束被监护人的责任,而不是由于法定代理人的身份形成的责任。

3.身份不同。

在实际生活中,监护人有时是一身兼二职,即被告人与代理人的身份。如刑事附带民事案件,需要由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的附带民事诉讼中,监护人既是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又是刑事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兼当事人和代理人于一身。

二、

监护人的法定职责

1.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

被监护人出于民事行为能力的限制,不具备全面充分的自我保护能力,相对容易遭受到来自外界的的侵扰和损害。

2.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

监护人可以依法合理利用和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3.代理进行民事活动和民事诉讼活动

监护人所代理进行的活动领域不限,较多地表现为诸如买卖、租赁、借贷等财产性质的活动,也可涉及一些人身性质的民事活动。

4.教育和照顾被监护人

监护人应当尽到教育和照顾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职责,使其获得身心健康和生活的安定。

5.对被监护人给他人造成的损害承担民事责任

三、

谁能担任监护人呢?

可以担任监护人的民事主体需要区分不同的情况:

1.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1)父母;

(2)祖父母、外祖父母;

(3)兄、姐;

(4)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

2.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的监护人

(1)配偶;

(2)父母、子女;

(3)其他近亲属;

(4)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

找法网提醒,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担任监护人的,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标签:

Copyright   2015-2023 港澳质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3022245号-31   联系邮箱:435 226 40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