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1、第三次调降结算备付金,力度最大。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此前已有过两轮调降,2019年12月由20%降至18%;2022年4月由18%调降至16%。2023年4月,曾计划由16%平均降至15%,并预计需要2个月准备时间。但本次从16%调降至13%,不仅超出原计划(降至15%),而且3%的降调幅度也超过了前两轮2%的幅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证券业迎“定向降准”,有利于释放部分资金,为市场注入流动性。本次备付金比例的差异化安排,目的是配合货银对付改革的落地实施,进一步提升结算备付金精细化管理水平。对券商而言,缴纳比例的下降相当于证券业的定向降准,有利于释放部分备付金,减少全市场资金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一定程度上为市场注入流动性。
3、预计将释放270亿元的流动资金。以今年1-7月全市场日均成交额9281亿元为基数来测算,新规前行业按照16%的最低备付金缴纳比例需向中国结算缴纳约1485亿元备付金,新规后按照13%的最低缴纳比例计算只需1207亿元,全行业将释放278亿元的流动资金。但从整体看,本次释放的资金相当于2022年末证券业净资产规模的不到1%,影响较为有限。
4、本次调降的更大意义是释放积极信号,提振市场信心。虽然本次释放的资金较为有限,但结合近期政治局会议精神来看,本次调整围绕交易端,释放了积极信号,有利于增加市场流动性,提升交投活跃度,进而提振市场信心。预期后续还将有一系列“活跃资本市场”的措施出台。正如我们在《政治局会议及证监会关于“活跃资本市场”的点评》指出,未来资本市场的改革重点可能在投资端,通过强化资本市场的财富管理功能,提高投资者的获得感。可能的举措包括引导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加大入市力度;完善各类中长期资金考核、税收优惠、会计核算等配套制度;进一步推进买方投顾,探索独立的买方投顾模式等。
正文
事件:8月3日,中国结算发布公告,自2023年10月起进一步降低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将该比例由现行的16%调降至平均接近13%,并正式实施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差异化安排。
一、结算备付金比例第三次调降
结算备付金定义及计算公式。结算备付金是结算参与人根据《结算备付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存放在其资金交收账户中用于证券交易及非交易结算的资金。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防范结算风险,保障资金交收顺利完成。根据规定,中国结算公司每月为各结算参与人确定最低结算备付金比例,并按照各结算参与人上月证券日均买入金额和最低结算备付金比例,确定其最低结算备付金限额。计算公式为:
最低结算备付金限额=上月证券买入金额/上月交易天数×最低结算备付金比例
本次结算备付金比例由16%降至13%。8月3日,中国结算发布公告,自2023年10月起进一步降低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将该比例由现行的16%调降至平均接近13%,并正式实施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差异化安排。差异化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机制的具体方式为根据结算参与人的资金收付时点设定不同的缴纳比例。具体来看,中国结算拟对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进行进一步下调,其中付款时间在9点前、11点前和11点后对应的付款比例分别调降至13%、15%和16%,取款时间在9点前和9点后对应的取款比例分别调降至16%和13%,付款比例和取款比例的计算权重不变;托管业务选择固定最低结算备付金比例计收方式的,其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设定为15%。
第三次调降结算备付金,力度最大。事实上,这已不是第一次调降,历史上已有两轮。第一轮是2019年12月,中国结算正式发布《结算备付金管理办法》(2019年修订版),将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收取比例由20%降至18%。第二轮是2022年4月,进一步将股票类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由18%调降至16%。本轮调降是延续了此前备付金下调的趋势。此外,今年4月,中国结算就提出启动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差异化调降工作,计划将股票类最低备付缴纳比例由16%平均降至15%,并预计需要2个月准备时间。此轮调降至13%的水平不仅超出原计划(降至15%),而且3%的降调幅度也超过了前两轮(2%的幅度)。
二、预计释放270亿元流动资金
配合货银对付改革的配套措施,对个人交易没有影响。我国的货银对付改革(DVP改革)于2022年1月正式启动,2022年12月26日正式实施并进入过渡期。本次备付金比例的差异化安排,主要目的是配合货银对付改革的落地实施,进一步提升市场资金使用效率和结算备付金精细化管理水平。就DVP改革而言,目前我国证券市场通过第三方存管等制度保证涉及个人投资者的经纪和融资融券业务已符合DVP制度,仅机构投资者的自营和托管业务在结算制度上需完善。因此,货银对付改革对个人交易没有影响,主要是影响机构投资者的自营和托管业务。
证券业迎“定向降准”,有利于释放部分备用金,为市场注入流动性。本次缴纳比例的下降,相当于证券业的定向降准,有利于释放部分券商备付金,减少全市场资金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一定程度上为市场注入流动性。同时通过备付金缴纳比例差异化安排,能够引导结算参与人“早付款、晚取款”,减少全市场的流动性风险。
预计将释放270亿元的流动资金。以今年1-7月全市场日均成交额9281亿元为基数来测算,新规前行业按照16%的最低备付金缴纳比例需向中国结算缴纳约1485亿元备付金,新规后按照13%的最低缴纳比例计算只需1207亿元,全行业将释放278亿元的流动资金。但从行业资产规模看,本次调整对券商的影响较有限。截至2022年末,证券业净资产2.79万亿元,净资本2.09万亿,本次释放的资金占净资产的比例不到1%,占净资本的比例仅1.3%。
三、持续释放积极信号,后续政策可期
本次调降的更大意义是释放积极信号,提振市场信心。虽然相对于券商的资产规模,以及其他机构主体的资金体量,本次调降短期释放的资金较为有限。但长远来看,通过备付金的调整,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券商自营以及其他机构投资者的资金使用效率,提振市场信心,对活跃资本市场起到正向作用。
预计后续将出台一系列“活跃资本市场”的措施。自7月24日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以来,各部门积极表态并行动起来。证监会于年中工作座谈会,提出“要从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等方面综合施策”,同时召集头部券商开会征求意见。7月28日,中金所发布“长风计划”,助力更多中长期资金深度参与金融期货市场。8月3日,中国结算通过进一步降低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释放市场流动性。后续随着相关部门的推进,更多资产市场改革的政策有望出台。
未来改革的侧重点预计将转向投资端。我们在《政治局会议及证监会关于“活跃资本市场”的点评》指出,未来资本市场的改革重点可能从融资端转向投资端,围绕如何提高投资者的获得感来展开,加强资本市场的财富管理功能。可能的举措包括:引导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加大入市力度;完善各类中长期资金考核、税收优惠、会计核算等配套制度;进一步推进买方投顾,探索独立的买方投顾模式。
Copyright 2015-2023 港澳质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3022245号-31 联系邮箱:435 226 40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