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市场

天天信息:榕江:水城共融 林城相依

发布时间:2023-06-18 11:20:28 来源:天眼新闻

榕江县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生态“高颜值”助力高质量发展,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2%,实现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双增长,城市变得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底色愈发亮丽。


(相关资料图)

龙塘美景。(唐标 摄)

盛夏时节,榕江县城外,8万多亩的国有林场内雾气升腾,郁郁葱葱。在这片林海的最高处西门坡,孤零零地矗立着一座白色火情瞭望塔,55岁的“全国优秀乡村护林员”黄同维在这座瞭望塔里,负责可视范围内的8万多亩森林火情观测和部分林区防盗伐工作。只要发现火情,黄同维就要及时向榕江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汇报,由县里组织灭火队进行处置。

1992年,黄同维主动请缨至火情瞭望塔工作,面对这样一份“苦差事”,他一干就是31年。妻子吴再琼成了他的得力助手。“观察火情这活虽然不累,但马虎不得。”黄同维说,尤其是春冬草木干燥季节,他和妻子吃饭都是轮流吃,有时还需端着饭碗到瞭望塔上一边吃一边观测。

“只有站在瞭望塔上心里才踏实,我们就像森林的眼睛,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危险。”黄同维说。

榕江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两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是贵州省十大林业重点县之一。自推行林长制改革以来,榕江县通过建立县、乡、村三级林长组织体系与责任体系,建成由44名林管员,85名天保护林员,5840名生态护林员组成的林草资源管护队伍,确保“一山一坡、一园一林、一区一域”的森林资源有专人巡护。形成各级林长和护林员层层包保的管护机制,实现全县林草资源网格化管理全覆盖。

村民在陶家湾草珊瑚基地里务工。(蒋佐仙 摄)

长效机制的建立在榕江县林草资源保护发展中已初见成效。2022年,榕江县依托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实施生态修复、复垦复绿,大力开展各项工程造林,完成营造林5.19万亩,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2万亩,对全县45.24万亩天然林实施停伐管护。全县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4.18%,居全省第三、全州第一,森林蓄积量达到2721万立方米,实现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双增长,2022年涉林产值预计达到36.1897亿元,比上年度增加2个百分点。森林火灾和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均控制在省级规定范围内,涉林案件从2020年的448起下降到2022年的69起,案件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筑牢了全县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安全屏障。

榕江县古州镇吴家寨速生丰产杉木林(李长华  摄)

夏日葱茏,满目苍翠,三十余米宽寨蒿河环绕大半个乐乡村。全村青瓦白墙,好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以前一到下雨天,生活污水混合着泥沙到处都是,特别难闻,也难清理。现在好了,村里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起来了,再也不用担心汛期环境脏乱差了。”谈及村里环境的变化,乐乡村党员志愿者、村民张海梅感慨道。

改变源于治理。近年来,自乐乡村相继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供水体系改造、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村边水渠改造等水利项目后,不仅解决了全村污水乱排问题,臭水沟也消失了。随着人居环境整治力度的增大,乐乡村从一个“以水为忧”的脏乱村,蝶变成“因水而美”的省级田园乡村示范点。

生态效益带来的经济效益在乐乡村也日益凸显。乐乡村立足资源禀赋,发挥区位优势,融合“民族底蕴+水上娱乐”元素,打造红石滩漂流、农家乐、民间工坊等游玩项目,让游客在体验夏日水上凉爽的同时,也能满足舌尖上的味蕾享受。

“如今,村寨变美了,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我们更要守住脚下这片净土。”张海梅说道。

榕江县地跨月亮山、雷公山,属珠江、长江两大水系分水岭。目前,全县录入贵州省河湖名录河流共计103条,合计1667公里。河长制推行以来,榕江县设省、州、县、乡、村五级河长483名,形成河长巡河常态化制度。招募河湖民间义务监督员168名,河湖保洁员(护河员)780名,实现党员志愿者、群众护河治河长效化。

榕江县寨蒿镇高赧村瀑布。( 金宣淑 摄  )

通过以河长制为载体,做活水文章,榕江县深度挖掘沿河乡镇特色鲜明的民俗底蕴和文化传承,不断释放生态红利,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榕江蹄疾步稳,保护绿水青山,打造高质量发展“生态名片”,一幅天蓝地绿、水清林秀、生态和美的画卷正在榕江大地徐徐展开。

故事:

“编外河长”

助河清澈水长流

仲夏时节,酷暑难耐,在都柳江流经的庙友村段,有那么一群人却头顶烈日、面向河流,守护“生态绿”,他们就是民间组织的志愿护河队,自封“编外河长”。

庙友村位于榕江县八开镇月亮山脚下,是一个侗族聚居村寨,这里侗族人民世世代代受都柳江的养育,彼此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

“这条河是生我养我的母亲河,小时候,同父亲下河打鱼,每次都能吃到丰盛的晚餐,随着捕鱼手段越来越多,网鱼、毒鱼、电鱼……大大小小全部遭殃,严重影响都柳江水生态,所以不得不行动起来,就组建了这支志愿护河队。”2015年,庙友村党支部书记吴胜和组建志愿护河队,自觉承担起保护母亲河的重任。

榕江县庙友村志愿护河队队员在都柳江开展日常巡河。(杨勇 黄透渊 摄)

“河边长大的人更应自觉爱护都柳江,一听到村支书的号召,我就加入志愿护河队,成为一名编外河长。”村民徐江情回忆起成为志愿护河队员时自豪地说。

“目前我们的志愿护河队已发展队员22名,还要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到志愿护河行动中来。”吴胜和表示。

据悉,在榕江,像吴胜和这样的“编外河长”共有357名,他们配合县、乡、村三级河长,把河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实现从区域向流域管理全覆盖,营造起全民参与的河流保护氛围。

“村民自建+以奖代补”

从绿色中寻机遇

近日,走进榕江县崇义乡大塘村白茶基地,满眼的翠绿让人心旷神怡,数十位村民正在给白茶除草。尽管天气很热,但大家的劳动积极性很高,有的村民一边劳作一边唱起了山歌。

大塘村白茶基地是榕江县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项目“村民自建”示范点。几年前,这里还是荒芜的山坡,得益于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和以奖代补试点项目,村里迎来了发展机遇,不仅将土地利用起来,还带动群众就业增收,昔日的荒山摇身一变成了生态富民的“绿色银行”。

大塘村白茶基地(榕江县水务局供图)

在国家水保项目建设中,榕江县调动全县广大群众自愿投工投劳参与项目建设,还先后培育锡庆村众森林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村级经济组织,引进榕江县科星有机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等县级龙头企业,并鼓励国有企业共同参与以奖代补试点项目建设,实施主体实现多元化。

“感谢党和政府,让540万元奖补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公司也得以拓展产业基地4000亩,我们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榕江县科星有机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姚秀军说,依托水土保持项目,该公司在中寨村积极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通过对我县2018、2019、2020三个年度实施的以奖代补项目和重点治理工程进行对比,在相同的财政补助资金下,以奖代补模式比传统治理模式更能够有效增加治理面积和扩大产业发展规模。”榕江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2018年以来,榕江县连续3年获国家及省级水土保持建设资金7000万元。其中,不仅有争取到的国家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试点项目上级补助资金5000万元,同时还撬动社会资本投资5384.8万元。项目区覆盖全县17个乡镇150个行政村,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000余公顷。重点实施了油茶、茶叶、金钩藤等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经济林2500余公顷,并相应配套了机耕道、作业便道、蓄水池、防洪堤等基础设施。

作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以奖代补试点县,榕江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村民自建+以奖代补”的榕江模式,项目建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得益彰,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生态致富之路。

手记:

护得青山青,方有碧水长。充分挖掘绿水青山的经济效益,是实现榕江高质量发展的长久之策。

榕江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长江、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其生态好坏直接影响长江、珠江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榕江“打好生态牌、念好山字经、栽好摇钱树、做足水文章”,正逐步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林下经济、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不断蓬勃兴起,曾经的山坡坡、山窝窝,变成一片片充满生机活力的果园、茶园、药园。

全县通过落实河湖管理和保护,强化沿江城镇生活污染防治,打造了一条条人民满意的生态幸福河。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凌忠云

编辑 蒋鸿琪

二审 钱仕豪

三审 熊诚

标签:

Copyright   2015-2023 港澳质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3022245号-31   联系邮箱:435 226 40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