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是南越文王墓发现发掘40周年的纪念日,位于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内的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据悉,该研究中心是南越王博物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古墓保护区、陈列展览区、配套服务区以及文物仓库区一同构成了有机统一的王墓展区建筑群。
历时九年终落成
2023年是南越文王墓发现发掘40周年,在40年的发展过程中,南越王博物院致力于在考古遗址基础上,打造成一个集展示、利用和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博机构。40年前的今天,象岗山上古墓重现人间,依托于南越文王墓,一个建在原址上的博物馆拔地而起。1988年,综合陈列楼竣工,博物馆对外开放;1993年,随着主体陈列楼的落成,博物馆全面建成揭幕;时隔30年,博物馆重要组成建筑——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揭牌开放,鸣响了南越王博物院下一个十年的起跑号令。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王墓展区的规划设计以古墓为中心,根据规划分为古墓保护区、陈列展览区、配套服务区、文物仓库区和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五大部分,其中四大区域已投入使用多年,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是亟待补充的重要设施。为满足博物馆进一步发展需求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上级部门决定实施此项目并改造周边环境,恢复历史风貌。
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自2014年开工,共历时9年建成。随着研究中心的正式使用,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的第五块“拼图”正式拼好,五大功能区域日臻完善。
采用传统四合院平面布局,共设三层
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整体设计参考象岗山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地形地貌资料,在新建建筑上覆土绿化,恢复象岗山山体风貌。记者看到,研究中心为半地下建筑,采用中国传统四合院平面布局,建筑环绕中庭设置,共设三层,并预留停车场用地;建筑外观主要采用红砂岩装饰,设计有光棚,与原有建筑建筑风格协调一致。屋面植草和树木,利用高差可与陵墓保护区绿化连成一体。
中心落成后,将推动对秦汉历史、南越国史、岭南文化、海丝文化等相关领域研究;提升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水平;满足两馆合并队伍扩大后办公空间需要;通过教育活动、图书阅览等活动与公众共享文化设施建设成果,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提升岭南文化影响力。
为纪念南越文王墓发现发掘40周年,南越王博物院于6月9日晚举办了“博物馆奇妙夜之梦回南越”夜场活动。活动邀请了200名汉服爱好者身着古代服饰,一同进入南越国的“梦幻世界”:感受古国的礼仪与风情,邂逅文物精灵、完成互动闯关任务,体验烧烤、投壶、编钟歌舞等特色活动。
深化南越国历史研究,创建一流研究型博物馆
据了解,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依托南越王博物院人才队伍,以南越国史专题研究为学术支撑,是集专业性、开放性、综合性为一体的研究平台。研究中心揭牌后,南越王博物院将加大对秦汉历史、南越国史、岭南文化、海丝文化等相关领域研究,擦亮研究中心的牌子,将其打造成国内研究、展示南越国历史的中心,推动岭南地区历史文化研究和传承。
近年来,南越王博物院通过加深、梳理、转化南越国历史研究成果,着力打造研究型博物馆,在软件和硬件上双管齐下:软件上,南越王博物院在两馆合并时设置了研究部,并引进考古学、历史学以及文物保护等领域的研究人才,以对南越国相关主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硬件上,改造院内展览空间、推动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投入使用,以“一展一中心”加强南越国历史的认知度和可持续性,加快南越国史研究的步伐。今后,西汉南越国史研究中心将成为南越国历史研究的主要阵地,研究人员将持续深入研究相关学术主题,并及时转化为专题陈列展览成果,以飨公众。
“三室一厅”打造多元研究空间
研究中心总建筑面积3315平方米,内设藏品保护综合实验室、图书资料库房与阅览室、教育体验空间、学术报告厅等功能空间。当天,这些空间分别举办了丰富多样的公众体验活动。
——藏品保护综合实验室,位于研究中心二楼,建筑面积297平方米,设有摄影绘图室、科学分析室、综合分析室、修复室、小型金库、设备间等几个主要功能空间。其中修复室旨在对金属、陶瓷、石质、纺织品、纸张书画、壁画和漆木器等7类文物进行保护修复操作。投入使用后,实验室双线并进:一是开展文物保护修复、预防性保护以及文物研究分析;二是开展造纸、草木染、灯工玻璃的手工艺工作坊和策展、保管、修复等主题研学活动。
揭牌当天,实验室举办了“古法千年——文物拓印”体验活动,邀请著名文物保护修复专家、拓片名家陈灿强现场教学,指导活动参与者深度体验文物拓印技法。一双双巧手下,立体的文物纹饰被拓印在纸上、墨香四溢。
——图书资料库房与阅览室,致力于建设“具有岭南特色的文博图书馆”,重点拓展《广州大典》、文博专家专藏等专题资料服务,目前已形成一定规模的文博专家赠书书库,总数达两万七千多册。图书资料库房与阅览室设于研究中心二楼,由阅览区、藏书区、办公区组成。其中阅览区陈列《广州大典》,所有书刊实行开架阅览;藏书区为文博专家黄展岳先生、麦英豪先生、林业强先生、曾骐先生赠书文献存放地,所藏文献资源包括图书、期刊等,藏书区书刊实行半开架阅览。6月9日,图书室首次对外开放,并邀请了文博同行、博物馆爱好者一同揭开藏书的神秘面纱。据悉,图书室未来将对文博同行实行预约开放,供读者查阅文物考古与博物馆等领域文献,以提供了解历史文化的多元途径。
——教育体验空间:为助力“海丝”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南越王博物院在研究中心三楼精心打造“消失的银盒——海丝主题体验空间”。该空间结合当下青少年喜欢的“剧本杀”精心策划主题体验活动,设置了海丝科普区、银盒展示区以及珍宝区。6月9日当天,第一批体验者在了解海丝文化和银盒特点的基础上,以“寻找消失的银盒”为故事主线,通过“闻香识别”“外来物品比划猜”“寻踪识影”等闯关活动,解密“消失的银盒”。该空间旨在充分调动青少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大力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为“海丝”申遗注入青少年的力量。
——学术报告厅:学术报告厅整体舒适典雅,可同时容纳百余人举办讲座、会议或学术报告等事项。6月9日当天,学术报告厅迎来第一场学术讲座,著名学者魏峻先生进行了《涨海声中万国商——宋代海上丝绸之路考古》主题分享。这也是2023年“华音宫讲坛”首场讲座,讲座从港口、沉船、货物和商人等视角呈现宋代海洋贸易的状况,总结其整体特征及阶段性变化。
研究中心“三室一厅”弥补了此前王墓展区可利用空间较为局限的遗憾,为历史研究、藏品保护、图书阅览、教育体验以及学术汇报等工作提供了舒适宽敞的空间,也让南越王博物院的既有资源得到更大限度地利用和开发。
Copyright 2015-2023 港澳质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3022245号-31 联系邮箱:435 226 40 @qq.com